当前位置:首页>>参政议政>>资料汇编

推进我省“吨粮田”建设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

作者:admin文章来源:点击数:0更新时间:2015-09-25文章录入:admin字号:

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,是关系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的基础。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要依靠自己保口粮,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,做到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。 河北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,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%左右。作为粮食生产大省,近年来,我省按照稳定面积、主攻单产的基本要求,通过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、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等国家和省农业项目及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,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,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,加快了新品种、新技术的普及推广,提高了农作物防灾、抗灾能力,为全省粮食生产增产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。
数据显示,2013年我省夏粮播种面积3610.67万亩,总产280.48亿斤,秋粮播种面积5863.14万亩,总产392.52亿斤。粮食总播种面积9473.81万亩,总产673亿斤,实现了粮食总产“十连增”。虽然我省粮食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,但是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:
一、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,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
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直接造成田间管理不到位,关键技术难以落实,加上小麦需要浇水次数多管理麻烦,投入高,收益低,出现了有的农户不种小麦,闲置一季只种一季玉米的现象。抽查显示,种一季小麦合计亩成本为500—510元。小麦实际主体单产多在400-500公斤/亩,按1.1元/斤计算,亩收入880-1100元,扣除各项成本后,收益甚微。
二、水资源短缺,粮食增产受到制约
河北省水资源严重不足,“十年九旱”,年平均降水量为541毫米,降水量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。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/8,水成为制约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。
三、农民生产盲目性强,优质比率低
农民购种的盲目性强,导致生产上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,高产示范片统一播种统一管理难以开展,影响了粮食作物的产量、品质和种植效益。此外,河北省粮食优质专用品种少,小麦优质专用品种仅占40%左右,高赖氨酸玉米、甜玉米、糯玉米的总和也不足30%。在中国加入WTO后,粮食优质率低使粮食作物成为主要冲击对象。
四、资源消耗高,生产效益低
虽然近年来河北省粮食总产增长实现了大幅增长,而同期农机总动力、亩用化肥量、亩用电量所增长幅度远高于粮食增长幅度。导致我省粮食生产在一些地方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状况,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。
五、资源利用低,科技进步贡献率低
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约为56%,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远低于0.7-0.8的世界先进水平;化肥利用率不足40%,低于发达国家60%—70%的水平。
针对以上问题,建议利用我省自然条件、区位优势和技术保障,采取有力措施,推进“吨粮田”建设,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。建议如下:
一、提高种粮比较效益,稳定种植面积
总产提高靠的是面积稳定和单产提高。所以建议提高种粮比较效益:一是做好土地流转工作,成方连片种植,降低机械成本和管理成本,促进品种统一和品质提高,设施上按照作物需水生长规律发展节水灌溉,从肥料上科学配比降量,减少投入成本。二是实施“商标富农”战略。我省小麦硬度高、面筋质量好、麦香味浓郁,特别适合北方人口味。“河北小麦好,在市场上很受欢迎”在京、津、冀小麦加工行业内已经成为共识。可注册“河北小麦”商标,靠品牌提高和保证价格,促进农民增收,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。三是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订单种植,推广邢台“今麦郎”发展模式,发展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、“公司+协会+农户”等模式,鼓励龙头企业通过“订单农业”的方式,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,促进产销衔接,实现公司、农户利益互补,促进农民收入,稳定种植面积。
二、加快农田水利改革,搞好基础设施,保障粮食生产
一是争取中央投资,加大支持力度,推进防渗管道、机井及配套等农业基础建设,做好土地平整畦化、深耕深松、秸秆还田等地力建设,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,提高保浇能力,提高农作物防灾、抗灾能力。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开辟新水源,各地可根据区域特点发展咸淡混浇,同时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蓄水养水,为粮食生产提供水源保障。三是采取技术专家指导下的节水灌溉措施。由当地技术人员根据地块的苗情墒情,指导农民按各自的苗情墒情,确定浇水时间和次序,避免盲目浇水管理,实现节水增效。
三、部门联动,通力协作,整合使用国家强农惠农资金及项目资金
一是凝聚财政局、电力局、水利局、气象局、粮食局等多部门合力,政府牵头形成会议协商制度,及时分析研究解决技术、资金、土地、水利、电力及防灾减灾等问题。二是做好打捆使用,重点投入,发挥最大作用,标杆见影、示范带动。三是开展项目调研,找出问题。认真研究惠农资金及项目资金的具体实施措施,为生产解决实际问题,真正提高粮食种植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。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,安排专项资金倾斜粮食发展,为国家和省投资建设项目提供配套资金支持,促进项目良好运转,同时省财政应拿出资金支持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、试验、示范与推广,做好技术储备。
四、创建新型技术服务模式
一是组建技术专家团,在生产关键时期关键季节根据苗情墒情和气候特点拿出建议。二是利用好县乡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,解决好推广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真正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专家,实施统一化的技术服务,在小麦、玉米的科学播种、浇水、施肥、杂草去除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,把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。三是研发构建农业技术创新联盟,加强成员间的合作与技术共享,加快高产新品种、新技术的展示、引进、示范和推广。
五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
一是应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,改变当前我省区域片站重建不重用的现象,使其真正发挥作用。二是重点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。目前我省农机部门在播种收割等关键季节组织作业、保证作业安全、搞好维修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,但仍需要加大基层农机部门的服务意识,让广大农机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搞好服务。 三是引导鼓励发展一批粮食生产合作组织和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。针对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,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、用水管理、仓储运输和农资供应等服务。逐步推进统一整地播种、统一种植品种、统一肥水管理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病虫防治、统一机械收获,促进良种良法、农机农艺有机结合,加快农业规模化、标准化生产步伐。
 

站内文章搜索